设为首页  |   加入收藏
 首页  工作之窗  廉政教育  法规制度  廉政文化  信访举报  学校主页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廉政教育>>廉政文苑>>正文
薄于自奉为厚民
2025-03-03 15:31  

《论语·泰伯》上说,大禹“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,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,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。”意思是,大禹在位期间,饮食粗略菲薄、衣着粗恶朴素、居处低矮简陋,但他克勤克俭,在兴修水利上尽心尽力。大禹这种为了百姓福祉,薄待自身的行为深受万民爱戴。孔子称赞说,“禹,吾无间然矣”,根本找不到可以挑剔的地方。

“薄于自奉”,是指一个人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用度俭朴约省。无论是为人还是做官,“薄于自奉”既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,也是正确看待手中权力的一种表现,是为官从政的一种美德。从“妾不衣帛,马不食粟”的季文子,到“独以俭素为美”的司马光,从“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”的于成龙,到“半饱居士”陈廷敬……这些人大都拥有简素的心态,不为欲望所牵引,守身不染、为政清廉,为后世所称颂。真正的智者,明白最好的生活状态是物质至简、精神至盈,也总是能做到节制有度,通过自奉俭朴的“穷养”来磨炼心智,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
“薄于自奉”为了谁,检验着一个人的境界、德行和修为。《晏子春秋》有句话:“薄于身而厚于民”,意思是,自己甘于淡泊而厚施恩赐于人。晏子对自己的生活要求近乎苛刻,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,把省下来的钱财“泽覆三族,延及交游,以振百姓”。周敦颐为官30余年,爱“莲”,更爱“廉”,朴实度日,清而有为,历年所得俸禄大部分都接济了贫困亲友和百姓,黄庭坚称他“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”“人品甚高”,世人则评价其“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”。无论是晏子,还是周敦颐,他们都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,对自己的福祉淡泊处之。如此“节俭力行”,“薄于自奉”为厚民,树立了清廉榜样,也为后人留下了思考和启示。

“薄于自奉”为厚民,是一种“兼济天下”的情怀。爱国华侨陈嘉庚自奉甚俭,却为抗战捐款筹款达15亿元。被誉为“中国百校之父”的田家炳,一双鞋穿了10年,袜子补了又补,可他却捐助了93所大学、166所中学、41所小学,善事义举遍布中国大江南北,无数孩子的命运因他而改变。这些人自奉节俭、待人丰厚,彰显的是不计个人得失、兼济天下的大情怀。

清代学者戴远山写过一副对联:“诗堪入画方称妙,官到能贫乃是清。”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认识涵养俭朴之风的现实意义,恪守为民宗旨,厚植人民情怀,带头谨身节用、俭朴生活,节用以惠民,实干以解难。



关闭窗口
廉政文苑
 
党风廉政 更多>>
· 落实主体责任是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...
·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国庆中秋...
·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实管党治党责任
· “从严监督执纪要进一步到位”③ ...
· 深度关注·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...
· 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一体推进“三不腐...
·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纪检监察...
·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紧...
·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第十八...
·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...

中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

地址:中国·陕西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邮编:712000  电话:029-331520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