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 |   加入收藏
 首页  工作之窗  廉政教育  法规制度  廉政文化  信访举报  学校主页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廉政文化>>廉政词典>>正文
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
2025-01-13 15:06  

  【原文】

  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。

  ——2016年1月12日《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》

  【出处】

  (唐)杜甫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,先寄严郑公五首》(其四)

  【原典】

  常苦沙崩损药栏,也从江槛落风湍。

  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。

  生理只凭黄阁老,衰颜欲付紫金丹。

  三年奔走空皮骨,信有人间行路难。

  【解读】

  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,先寄严郑公五首》是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年)春杜甫由阆州回成都途中所作的组诗,此为第四首。诗题中的“严郑公”,即杜甫的好友严武,曾以军功被封为郑国公。762年,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叛乱,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,避难于梓州、阆州等地。764年2月,严武再度出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,来信邀请杜甫,诗人决定重返成都。

  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”为该诗的颔联。“新松”指诗人在成都草堂前培植的四株小松树,诗人在后来回到成都所作的《四松》诗中有这样的描述:“四松初移时,大抵三尺强。别来忽三载,离立如人长。”诗人希望它们迅速长成千尺高树,在它们身上倾注着炽热的爱。而那些到处侵蔓、妨碍新松生长的“恶竹”,诗人则深恶痛绝,认为纵有万竿也要斩除。

  对于这两句诗,前人多认为不仅是写松、竹,而是另有寓意。诗人喜爱松树是因其峻秀挺拔,不随世而变;诗人痛恨恶竹,是因其随处乱生,肆意钻营。“千尺”“万竿”均为夸张之语,非如此不足以表达诗人强烈的爱憎。故清人杨伦在《杜诗镜铨》旁注曰: “兼寓扶善疾恶意。”清沈德潜《唐诗别裁集》亦认为 “言外有扶君子、抑小人意” 。诗人身处乱世,深感国之干才难为社会所用,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粉墨登场,弹冠相庆。诗人由此感慨系之,爱憎之情不觉溢于言表。

 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杜甫的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”诗句,表明了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。他要求持之以恒纠正“四风”,要咬住“常”“长”二字,经常抓、深入抓、持久抓。除恶务尽,决不允许出现反弹、回潮。


关闭窗口
廉政词典
 
党风廉政 更多>>
· 落实主体责任是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...
·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国庆中秋...
·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实管党治党责任
· “从严监督执纪要进一步到位”③ ...
· 深度关注·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...
· 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一体推进“三不腐...
·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纪检监察...
·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紧...
·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第十八...
·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...

中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

地址:中国·陕西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邮编:712000  电话:029-33152030